新華網台北5月11日電(記者 查文曄)台灣當局農業主管部門11日在台北舉辦糧食安全會議,當局領導人馬英九在會議閉幕式上表示,台灣目前的糧食自給率約為32%,與亞洲其他國家和地區相比略低,必須採取措施,在2020年實現糧食自給率40%的目標。

  他說,1981年,台灣每人每年消耗98公斤米,現在降到48公斤;每人每年的麵粉消耗量,則從23公斤增加到36公斤。為提高台灣大米的內銷數量,要鼓勵民衆多吃米飯及米制食品。

  參加會議的台灣大學農業經濟系教授林國慶表示,台灣的糧食自給率從上世紀70年代開始逐步下滑,2007年更一度跌至30.5%,降幅較大。目前台灣已是糧食凈進口,畜牧業所需飼料也全部依賴進口。這反映出台灣的農業生産能力呈現衰退趨勢,農業在生産、生活與生態方面發揮的功能也將受到嚴重影響。他指出,2007年以來國際穀物價格高漲,全球糧食供應趨緊。台灣如果不提高糧食自給率,未來將付出高昂代價進口糧食。

  台灣農業主管部門下屬“農糧署”負責人陳文德在會上表示,2009年台灣進口小麥、玉米、黃豆和甘蔗合計數量約893萬噸,占這四種糧食購買總量的98%。他建議,未來台灣民衆應調整營養結構,增加碳水化合物供應,提高稻米、穀物和薯類的攝取量;同時鼓勵在地生産、在地消費,以提高自産糧食數量,降低進口。

  據統計,2008年之前,台灣的休耕農地高達近22萬公頃,近年來當局已活化了5500公頃農地,但仍有20.9萬公頃農地休耕。陳文德認為,農地連續休耕不利於提升糧食自給率,當局應重劃特定農業區,鼓勵農民種植玉米、雜糧等作物。此外,還應強化抗逆境作物品種研發,提高農産品質量,加強行銷推廣,以樹立台灣農産品優質形象。

  據台灣農業主管部門估算,未來9年中,種植水稻、油籽類作物、飼料類作物以及薯類,將分別提高台灣糧食自給率1%、1%、3%和3%,最終在2020年可實現40%的糧食自給率目標。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isv8888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